新宙邦(300037)年报点评:电解液短期承压 氟化工持续高景气 天天快资讯
事件:公司公布2022 年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
(相关资料图)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96.61 亿元,同比增长38.98%;营业利润20.63 亿元,同比增长34.19%;净利润17.58亿元,同比增长34.57%;扣非后净利润17.13 亿元,同比增长38.9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8.10 亿元,同比增长302.94%;基本每股收益2.37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54%,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5.0 元(含税),全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其中,公司第四季度营收23.32 亿元,同比下降6.06%;净利润3.16 亿元,同比下降27.94%,主要系第四季度盈利能力大幅回调,而盈利回调主要为电池化学品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营电子化学品,现已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容器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四大主营产品协同发展格局。
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营收高增长,预计2023 年总体承压。2015年以来,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业绩持续增长,且2016 以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超过50%。2022 年,公司锂离子电池化学品营收16.5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4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76.63%,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带动产品销量增加,以及行业价格总体高位。2022 年,我国电解液需求84 万吨,同比增长68%,主要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以及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同时储能类电池需求高增长,如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7 万辆,同比增长95.96%。展望2023 年,公司锂电池电解液业绩增速将显著回调,业绩短期总体承压,但长期持续向好,其主要逻辑为: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将持续增长。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25.60%,长期看提升空间显著。2023 年1-2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93.30 万辆,同比增长21.93%,预计全年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球看,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方案中约3740 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支出,欧洲2035 年将在欧盟境内停售新的燃油车。二是储能锂电池需求将持续高增长。2022 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0%;GGII 预计2023 年一二线储能电芯将处于相对紧俏状态,2025 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将超500GWh。三是锂电池产业链价格短期总体承压。近期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显著回调,截止3 月27 日:行业六氟磷酸锂和电解分液别价为格12.0万元/吨和3.70万元/吨,分别较2023年初下降50.41%和33.93%,主要系行业产能扩产、短期需求显著回调,叠加碳酸锂价格短期大幅回调。截止2022 年底,公司电池化学品设计产能23.96 万吨,产能利用率80.58%;在建产能75.88 万吨,规模优势显著。
关注重大合同进展。2021 年11 月,公司与Ultium Cell,LLC 签订了供货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日至2025 年末由公司向其供应锂电池电解液产品,合同金额约3.67 亿美元。由于Ultium Cell,LLC 动力电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导致需求量增加,2022 年9 月20 日,双方重新签订了合同:交易金额从约3.67 亿美元变更为约9.24 亿美元,执行期限由2025 年底延长至2028 年底,其中截止2022 年9月20 日确认收入262 万美元。合同签订显示公司锂电池电解液产品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金额提升显示产品得以充分认可,合同执行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重点关注合同执行进展。
公司有机氟化学品持续高增长,预计2023 年高景气持续。2018 年以来,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绩持续高增长,2018-2022 年年均营收合增长率为31.88%;其中2022 年营收11.7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37%,营收占比12.15%。公司布局了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拥有较丰富的产品线、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22 年新能源、半导体、5G 产业发展带动了对应氟材料需求,其中氟聚合物改性共聚单体、半导体与显示用氟溶剂清洗剂、半导体与数据中心含氟冷却液等产品需求旺盛,特别是因环保原因2022 年国外主流含氟冷却液供应不稳定,公司含氟冷却液供不应求。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产品丰富,其中一代产品市场较稳定,二代产品增长较快,受益半导体等行业发展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三代产品(集成电路蚀刻及电力绝缘气体等)已实现量产,目前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测试。截止2022 年底,公司有机氟化学品设计产能5161 吨,产能利用率78.99%,在建产能2.2 万吨,该业务附加值较高,总体预计2023 年营收将持续高增长。
公司电容器化学品总体增长,预计2023 年恢复增长。公司电容器化学品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近年来该业务业绩总体增长,由2018年的5.63 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6.97 亿元,其中2022 年同比小幅下降2.10%,主要系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受宏观环境影响,传统电容器化学品需求总体仍较低迷,光伏、新能源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环保趋严背景下利好行业龙头,公司电容器化学品稳居行业龙头且在多个园区布局生产基地,总体预计2023 年业绩恢复增长。
公司半导体化学品持续增长,预计2023 年仍将高增长。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收由2016 年的2500 万元大幅增长至2022 年的3.23 亿元,2022 年同比增长50.6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3.34%。在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大背景下,半导体化学品国产替代进程将提速,公司已在惠州等四地形成较完整的基地布局,已积累一定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公司半导体高纯氨水双氧水、显示面板蚀刻液等现有产品总体仍将受益于客户市场增长,含氟(冷氟却化液)顺利通过知名客户认知并实现批量交付,预计年2业02绩3仍将高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略增,预计2023 年总体承压。2022 年,公司销售毛 利率36.00%,同比提升0.37 个pt,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9.90%,为近年来单季次新低,预计与产品营收结构变化有关。2022 年分业务毛利率显示:电池化学品26.11%,同比回落5.52 个百分点,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有机氟化学品65.29%,同比提升1.36 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始终维持在19%左右,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在5.0%以上,其中2022 年研发投入占比5.48%。
截止2022 年底:公司已取得国内专利授权累计242 项(其中发明专利171 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72 项。公司有机氟化学品附加值高,结合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及电池化学品细分业务竞争态势,预计2023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承压。
回购彰显公司信心。基于未来发展信心,2022 年10 月公司公布了回购公司股份方案: 拟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金额总额不低于1 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55 元/股。截止2023 年2 月28 日:公司回购股份223.78 万股,成交金额8580.40 万元。
电解液业绩短期拖累公司2023 年一季度业绩。公司预计2023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15-2.65 亿元,同比下降57.98%至下降48.20%;扣非后净利润为2.00-2.50 亿元,同比下降60.34%至下降50.40%。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电池化学品出货量不及预期,且行业电解液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而有机氟化学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增长较快。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3-2024 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05 元与2.90 元,按3 月29 日49.33 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分别为24.11 倍与17.03 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关键词: